今天的标题很简单,就4个字:不要挂水!

宝宝生病了去医院,很多时候,医生都会要求“挂水”,也就是“输液”。那么,什么时候应该“挂水”?什么时候不需要“挂水”?“挂水”有什么风险?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。



当宝宝生病了,有三种吃药的方式:口服、打针、挂水。口服,药物经过消化道吸收后,进入宝宝的循环系统,见效比较慢;打针,这是肌肉注射,药物通过肌肉注射进入毛细血管后,再进入宝宝的循环系统,见效一般;挂水,这是直接将药物注入宝宝的静脉,直接就进入了宝宝的循环系统,所以见效最快!


那么有的宝妈看到这里可能会说,我就想要宝宝快点好啊,当然应该“挂水”!是的,挂水见效快。但是宝妈你只看到了这个事情好的一面,没想到不好的一面——如果药物有不良反应,那么“挂水”这种方式的不良反应是最迅猛的,不良反应也迅速“见效”了!大多数不良反应致死案例,宝宝都是采取了“挂水”的方式造成的,就是因为药物直接进入了静脉,根本都来不及抢救!有些这样的悲剧,就是挂水输液几分钟的事情!根本来不及抢救!


宝宝生病,一般是小病。我们不要为了治疗小病,让宝宝陷入非常大的风险。所以这里有一个宝宝看病的重要原则:能吃药就不打针,能打针就不输液;宁可不治病,也不能输中药注射液!


有的宝妈说了,你们在歧视中药注射液。我们不想和这些宝妈争辩。我们只希望告诉大家一个事实:很多中药注射液标明的禁忌症状都是这四个字:“尚不明确”。“尚不明确”,多恐怖的四个字啊!你给宝宝用中药注射液,实际上是把一些禁忌不明的药物,直接注射进入你的宝宝的静脉!国内多次报道的幼儿输液致死案例,几乎都是注射的中药注射液——再说一遍:能吃药就不打针,能打针就不输液;宁可不治病,也不能输中药注射液!


挂水一般分两种情况。一种情况是把治疗用药挂水给宝宝,一种情况是单纯补充宝宝体液。这后一种情况,往往常见于宝宝严重腹泻后,担心宝宝脱水。而这种补水为目的的挂水,是最没有必要的。因为对宝宝来说,最好的方式是吃“补液盐”来补水。所以宝妈以后遇到宝宝腹泻,如果医生只是补液为目的挂水,要坚决拒绝,要求医生开“补液盐”,疗效比挂水还好!

阅读原文 阅读 114782016-08-02